万金体育·(中国)欧冠杯官方网站|2024最新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政治学习 >> 正文
“十三五”规划主要精神学习材料
    来源:   编辑:   查看:
 材料之一:
 
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理论问题
逄锦聚
2015年07月01日08:26   来源:光明日报
 
    内容提要
    要牢牢把握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矛盾。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
    要客观看待需求和消费不足。我国出现的需求不足是结构性需求不足,不宜笼统地认为我国已经是“过剩经济”,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十分审慎地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要妥善处理质量、效益和速度关系。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求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地位,保持经济稳定的中高速增长。没有经济增长,解决一切前进中的问题就失去了根基。
    把深化改革和惠民生紧密结合。改革是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谋划“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曾不止一次地做出判断,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理论上大家对这个判断似乎没有争议,但看看过去某些政策措施,给人的感觉似乎我国的经济已经是过剩经济,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的矛盾。究竟是我们对社会所处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判断出了偏差,还是实际的政策措施受到了干扰?笔者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这里有一个区分现象和本质、短期和长期的方法论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并不完全一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运行短期出现的问题也不一定和长期的根本问题相一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如果用这样的方法看问题,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在某一时段受某些因素影响,某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那是短时的、个别行业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并不意味我国已经是“过剩”经济。出现局部产能过剩的原因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使然,而是投资导向和市场扭曲的结果。从长期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依然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这应该成为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点。
    客观看待需求和消费不足
    承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逻辑上就要承认需求不足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构成。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投资需求几乎从来不存在不足,存在的是投资方向、结构不够合理和效益不够高。出口需求总体是旺盛的,出现过阶段性不足,有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的问题,但主要是受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年份我国出口急剧下降,是典型的证明。
    需要重视的是消费需求是否存在不足。消费可分为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就是投资,所以不再作为问题分析,关键是生活性消费。我国消费率长时间比较低,在某些时段出现生活性消费不足,这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分配政策不合理、市场扭曲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没有跟上等原因所致,是属于结构性的消费不足,并不能因此说我国是需求不足的经济。生活性消费是重要的,它体现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可以拉动经济的有效增长,所以要重视解决生活性消费问题。解决的途径是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分配政策问题就要调整分配政策,属市场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就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要十分审慎地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若干年来,我们比较多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包括需求分析理论和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这当然是应该的,但必须清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阶段、制度、社会主要矛盾差异很大,不能把我国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同于西方国家的总量性需求不足,更不可轻易效仿西方国家采取超前消费、举债消费等刺激需求的措施。解决我国消费不足的措施可有多项选择,但根本的是要发展生产,以生产促进消费。
    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世界范围,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的格局不会根本逆转。在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会变。所以,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期间会依然持续,变化的会是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速度、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比“十二五”末期快,创新驱动的力度要比“十二五”末期大。
    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重要途径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攻方向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上升。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是优化产业结构,要通过市场的作用和企业兼并重组等形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压缩产能过剩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服务业,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要求从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着力提高要素生产率。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因素,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创新积极性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企业是创新活动的细胞,要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创新必须转化为经济有效增长和发展,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妥善处理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
    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十三五”必须面对的新问题。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适合新阶段新特征的中高速增长,要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经济增长,要有高质量高效益的稳定增长。需要明确,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很难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解决一切前进中的问题就失去了根基,我国在世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也就失去了根基。要牢记,我国虽然已是经济总量大国,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许多国家的后头。
    要实现中高速增长,就要求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优势,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使其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继起性,是问题,更是优势,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东中西部相互促进,确保中高速增长。
    把深化改革、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改革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后,关键在落实,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行动能力,要进一步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主任、南开大学教授)
材料之二:
 
如何抓住“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实质
2016年01月21日13: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的发展前景、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跨入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实质?今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撰文指出,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深刻理解《建议》的精神实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其中精彩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切实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统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完成《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新矛盾新挑战的积极回应。五大发展理念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行动先导。五大发展理念管方向、管全局、管根本,正是为了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推动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五大发展理念与国际社会关于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相吻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
 落实《建议》要求,应把结构调整和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结构调整和引领新常态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引领新常态必须以实施有效的结构调整为依托。当前,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不相匹配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切入点。
 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才能为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才能为增进人民福祉开辟更广阔空间。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优化,才能为社会公平创造更好条件。
 结构调整任务紧迫,但并不能一蹴而就。结构性矛盾是长期发展积累的,化解结构性矛盾也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储备。
把创新作为发展全局的核心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快于以往任何时候,只有以更快的速度创新,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在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国都把创新作为制胜法宝,只有以更大的力度创新,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在我国由中高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人们对于发展的新诉求不断涌现,只有以更主动的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积极创新,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创新覆盖领域广泛,不仅涉及理论创新,而且涉及制度创新;不仅涉及科技创新,而且涉及文化创新等,是发展全局的核心支撑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全领域、全方位的,但也应有重点;在不同阶段,创新的重点有所不同。
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继续扩大经济总规模,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发展的集约性、平稳性、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在发展思路上更加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十三五”时期,必须更加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坚决杜绝那些“拆了建、建了又拆”的现象。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作用。培育增长新动力,避免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过程中出现“失速”现象,需要完善体制机制,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更需要科技创新。在经济运行上更加注重保持增长的平稳性。“十三五”时期,我们应通过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优化宏观调控政策,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材料之三:
 
【图解】一张图读懂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2015年11月03日21: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之四:
 
【图解】从1数到6:读懂“十三五”规划建议总思路
2015年11月06日17: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XML 地图